历史上的北京!北京从古至今有多少称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观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比较常见的也有十余个。
蓟: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渔阳:秦朝时北京的名字。
涿郡:隋朝时京杭大运河的北端。
范阳:唐玄宗时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此起兵。
幽州:五代时北京的名字。
南京:辽时北京的名字。
燕京:又叫中都,金朝的都城。
大都:元朝的都城。
北京:明清都城。
北平:1929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
北京:1949年至今。
北京最早的名称叫做蓟,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之后正式迁都于此,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覆灭。
“蓟”的成长
“蓟”,最早见于《礼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
“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在北方还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后来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疑问,才最终得以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蓟丘和蓟城
那么,蓟城究竟在今天北京城具体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
北魏(386-534年) 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
按照这一说法,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由当地有一个显著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蓟丘揽古》诗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时,蓟丘仍然历历可见。
既然郦道元说的蓟丘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那么,参照有关的文献记载按图索骥,大致可以确定蓟城所在的位置。
从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势分析,郦道元所记载的蓟丘,约在今北京广安门附近。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蓟丘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