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秉正一生正直廉明,罢官后为何会被朱元璋处以宫刑?
曾秉正,接下来听听历史观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王朝灭亡后边军都去哪里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边军是历史长河当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因为每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戍守边地,巩固边疆,维护新王朝的稳定。然而,当中原内乱,王朝兴替时,这些人又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进驻新疆塞图拉哨所时,惊奇的发现这里居然还驻扎着1个班的国军,由于消息闭塞,这些边军并不知道内地发生了什么,还问道怎么才来换防。
有朋友也许会质疑,几年没人补给换防,士兵吃什么?这就得从古代的戍边制度说起了。
自打秦朝开始,我国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国家,显然,如果从朝廷统一拨付寄养来供给各地的边军,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古代的做法是发展屯垦,即边军自成体系,自给自足。这办法其实早在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李牧就开始这么做了,李牧的边军就是完全自给自足的。
到汉武帝时期,因为对匈奴作战的需要,除了卫青、霍去病统率的骑兵兵团大幅增加外,边军数量也大幅增加至25万之众。《汉书》记载,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汉武帝“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边军平时生产,战时打仗,圆满的完成了戍守边境的任务。
这种自给自足的做法,其实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前些年一个纪录片就曾反映过一些偏远的海岛守军条件艰苦,半年甚至更久才能接到内地消息,遇到大风浪时补给无法送达,需要自己开辟菜地自给自足。
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会明白,在古代,遇到王朝更替时,前朝戍守边疆的士兵们的确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一方面他们靠着自给自足日复一日的守卫者每一寸国土,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中原内地发生了什么,自顾不暇的前政权早已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康熙朝唯一有有谥号的贵妃是谁?她跟孝昭仁皇后是什么关系
对钮钴禄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观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那么当古代王朝灭亡的时候,戍边士兵去了哪里呢,或者说他们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其实无非4种。
第1种,逃亡。王朝兴替时,朝廷对边地的控制力会大幅下滑,比如明朝末年时,边军“行伍日见其空”,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原本员额有8万的边军,居然逃的只剩下一万多。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没有了上级管控的偏远驻军,更是趁机逃亡殆尽。
第2种,奉调参与平叛。这也是多数王朝覆灭时饮鸩止渴的通行做法。如秦朝末年时,为了镇压叛乱,秦二世抽调了戍守长城的20万边军南下,只可惜王离统率的边军并未拯救秦王朝的命运,巨鹿一战被项羽击溃,大将涉间自焚,苏角战死,这支边军成了秦朝的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