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也打算调宁远的边军回援,但因大臣们对这种弃地的做法争论不休,直到一个月后才正式下令,导致辽东总兵吴三桂刚带兵走到河北,京师就失陷了。
第3种最让人感动:继续戍边,防御外敌。边军的职责就是戍守边境,防止国土的丢失,这也是边军这一特殊军种的天职。所以,当王朝兴替时,还是会有一种忠诚的边军一心一意的守卫着国土。
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边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几近覆灭,吐蕃也趁势攻唐,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却有万余唐朝边军死死的守卫着这块飞地,直到40余年后,朝廷才知道,原来西域还在唐军手中。
第4种则让人唾骂:成为流贼。边军久在塞外,属于职业军人,战力强,所以也成为历代造反者最喜欢网罗的一群人。比如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就特别喜欢招募前明边军逃卒,这也是张部战斗力极强的重要原因。
据《平寇志》记载,边军加入张部后,以抢掠和暴力为乐,他们“剖孕妇,注婴儿于槊”,“聚小儿百十,环木焚之,听其哀号为笑乐”,还有的“驱人父淫其女”,与魔鬼无异。
火药对外传播的过程是怎样的?火药的发明有哪些意义?
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将在弄封等地虏获的工匠和火器全部掠走,还把金军中的火药工匠和火器手编入了蒙古军队。下面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