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和吴国为何不趁刘备尚未发展起来扼杀呢?

admin 310 0

仁德尚礼儒雅,这些好的品质也许正是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建文帝有60万大军和举国财力,为何会败给朱棣?今天知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喜欢、最器重的是大儿子朱标,将其立为皇太子,没想到朱标得病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成为大明朝皇位继承人。据说在朱标

  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曹操阻止了,而且是武力阻止,但由于当时曹魏军事集团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尽管文韬武略的阿瞒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最终错失了良机!而孙权想阻止,却鞭长莫及,不具备阻止的条件。

曹魏和吴国为何不趁刘备尚未发展起来扼杀呢?

  1.曹操知力有不逮,对南方战事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历史上3万蒙古骑兵大败,这是成吉思汗的哪场战争?

成吉思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知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190年,经过数年的征战,铁木真领导的乞颜部落势力越来越大,他手下的蒙古骑兵在无数次的厮杀中也变得愈发强大。只是此时的蒙古高原,还远远没有统一。在乞颜部之外,还有塔塔尔部,克烈部

  赤壁之战前,曹操踌躇满志,这时,他兵多将广,是他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促成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似乎再没有“皎皎如月,何日可掇"的质问,也没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意愿,可以说,他已经放弃了消灭孙权和刘备势力的意图了;知力有不逮,曹操开始酝酿在北方取献帝而代之的事,建安十七年的时候,群臣打算推举曹操做魏公,但是为荀彧等士族出身的大臣所阻拦,第二年,曹操做了魏公,此时,南征北战的曹操已经五十九岁了;进取心已消磨的差不多了,对战事已有了见好就收的意思!

  2.曹魏军事集团后院起火,忙于化解和平叛!

  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优势,但曹魏军事集团内部还有大量忠于汉献帝的旧臣,赤壁之战后,曹魏军事集团内部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这要花精力化解;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曹操一方面是在建安十六年派钟繇攻打汉中,但是却被马超打得丢盔弃甲,曹操不得不亲征马超,直到将马超逼入汉中。另一方面,在建安十七年与孙权在濡须口打相持战,曹操没有占到多大便宜,第二年便退兵了。

白起大败赵国军队之后为何将100多战俘放走,其实是早有考虑

提起武安君白起,很多人都会想到“屠夫”二字,白起善用兵,在他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当中,攻陷城池70余座,歼灭近百万的敌军,他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最声名赫赫的就是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王龁攻打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