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仗喜欢亲临前线,这个习惯就被审配捕捉到了。有一次,曹操又出营巡视围城部队,审配就在附近埋伏了弓弩手,一阵齐射,万箭齐发,其中有几只还真就射中了曹操——的头盔,如果不是运气好,这阵箭雨就能要了曹操的小命。
五、城破
时间来到8月,邺城已经几乎成了死城——一半的军民都已经饿死了。人的毅力真的能被饥饿击倒——审配的侄子审荣崩溃了,打开城门投降了!
审配在喊杀中惊醒,他下达了最后的处决令:斩杀“叛徒”辛评的一家。等到辛评的弟弟辛毗进入邺城,也只是看到了一堆尸体。
审配在抵抗中被活捉,押解途中就遇到了两个“老朋友”:
一个是辛毗,这种灭族之恨——辛毗用马鞭各种问候了审谋士。
另一个是历来和审配不合的张子谦,他也先一步做了投降派,看见满脸是血的审配,笑着说:审配,你也有今天?审配则厉声呵斥:你个投降派,有啥脸嘲笑我这样的忠臣?
审配终于见到了曹操,面对这个差点耗干自己意志,也差点要了自己命的审配,曹操很想得到这个人才。
可是审配的回答是: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审配死了,临死前,他说了最后一句话:“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结语
后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审配的诗是: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死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回顾沮授、田丰、淳于琼、审配、王修、李孚……这一班河北名士,胜利者曹操不禁感慨: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
侯景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皇侄临贺王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队投降南梁,驻守寿阳。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侯景得势后,先立萧正德为帝,再杀萧正德立武帝太子萧纲为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