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险的一战,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

admin 285 0

历史观测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邺城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要论三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战,那当然要数官渡之战了,正是这场大战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大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一统打下了基础。

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后的底蕴,残余的河北名士依次亮相,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

一、围困邺城

公元202年,曾经雄踞冀、幽、青、并北方四州的大佬袁绍,已经吐血吐死了。

他死后,三个儿子袁谭、袁茜、袁尚以及一个外甥高干各占一州,互不服气。曹操来了,还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可一旦曹操走了,老袁家兄弟几个立刻开始自我“优化”,而且,老袁家兄弟掐架可比打曹操狠多了!演绎着“兄弟相残猛如虎”的操作。

严重内耗之下,老袁家江河日下,曹操则是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公元204年,曹操的大军包围了冀州首府——邺城!

而此时邺城的守将正是老袁家的死忠粉审配。

曹操一生最险的一战,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

二、审配其人

咱说说审配这个人,当时及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

正面评价的有:孔融:尽忠之臣也。逢纪: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裴松之: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

而反面的则有:荀彧:审配专而无谋。 曹丕说:袁绍亡于审配、郭图。

但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识:审配,为人刚正!

按理说,刚正这个词是妥妥的褒义词。我们今天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任,不就是把大家教导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嘛!

可是审配的刚正有点过了:

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审配则留守邺城。结果这时候,前线的谋士许攸的侄子犯了法。

按说,对于情商高一点的,或者原则性不那么强,再或者善于变通的人来说,许攸毕竟正在前线卖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背后捅刀子吧?就算处理,也该等到战斗结束再说。

可是这一套,在审配这里——行不通:许攸?平时就嚣张跋扈,不守规矩。早看你不顺眼了!于是,许攸侄子就下了大狱。

消息传来,接下来的事就不意外了——许攸叛变,又献计偷袭了袁绍的乌巢。

虽然官渡大战的主要责任还要袁绍袁大佬自己来负。但也可以说,正是审配的刚正,间接给曹操当了一把助攻手。

这样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原则、认死理。如若放在和平年月,他将和董宣、海瑞等人并列。可惜,他生在礼崩乐坏、尔虞我诈的乱世!

但即便是乱世,他这样的人也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因为他的内心——有坚定的原则。从某种程度说,用这样的人守城,那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公元204年的2月,曹操开始围困邺城,守城的副将苏由听说曹操到了,立马就怂了、降了,邺城外围毛城的尹楷、邯郸的沮鹄,也先后被曹军打败,邺城已经成了孤城。更有辛毗等带路党协助,一度让曹操以为攻下邺城也就是探囊取物的事。

可是从2月到7月,整整快半年的时间,邺城在审配的调度、防守之下,即便是挖沟引水彻底断绝了邺城外出的通道,曹操也愣是啃不下来。

至于为啥啃不下来,因为审配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举个例子: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