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争,后金的兵力并不占优,为何却屡战屡胜呢?

admin 308 0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从此一蹶不振

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政权是个先天不足的政权,只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彻底暴露了其自身内部的诸多矛盾。如果没有夷陵之战,还是会在别的方面发生大的问题,这是蜀汉政权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政权性质。魏国是通过权臣篡位的...

袁崇焕防守不利,导致后金军兵临城下,让崇祯帝陷入极大的隐患,但最终还是袁崇焕组织军兵抵御住了后金军,这才保住了京城。不论崇祯是如何考虑,杀掉袁崇焕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当时袁崇焕任职蓟辽督师,大概也只有袁崇焕能压服那些辽东的大兵和将领。

只要袁崇焕还活着,辽东仍有一战之力,而且袁崇焕的确是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他明白后金军的弱点,且着独到的作战理念和眼光。

从皇太极的不遗余力可以看出,袁崇焕对后金的威胁太大,只要袁崇焕在,后金难以突破辽东防线。

然而崇祯杀掉袁崇焕,立刻让辽东变成一盘散沙,最后也就剩了祖大寿苦苦支撑,也是杯水车薪。从袁崇焕被杀之后,辽东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是一败再败,如果袁崇焕活着,利大于弊。

惩罚袁崇焕是应该的,但罪不至死,可以重罚,但需要其戴罪立功,这样一来,或许袁崇焕会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成为令后金军不可逾越的壁垒。

缺粮缺饷

没钱是崇祯朝的最大问题,老百姓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崇祯没有钱,军队就没有军饷,在明末乱世,阻击辽东后金,抵挡李自成,都需要军队去抵挡,如果军队没有粮饷,那么不论多少万军队,都不会有丝毫战力。

史料记载: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硃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在袁崇焕赴任蓟辽督师前,辽东的军队就爆发了哗变,叛乱的军队将巡抚毕自肃等人绑了起来,目的就是讨要军饷。辽东是边防重地,崇祯朝的几乎大部分钱都是投到辽东战场,但仍是经常拖欠工资。

有的时候几个月发一次工资,有的时候半年发一次工资,大兵们也是有家有口的,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当兵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军中爆发哗变。好在袁崇焕及时赶到,才平息了叛乱,抓了几个当头了杀了了事。

这还只是辽东的问题,在面对内部起义军的时候,明军同样没钱没粮,经常还会发生明军投敌的现象,甚至还有会发生军兵抢掠,大兵们没有饭吃,没有钱拿,就会去抢老百姓,那么如此恶性循环就无休无止。

比如左良玉的军队,军纪差得离谱,几乎是在哪打仗就抢哪,因为朝廷实在是没人,对左良玉这种将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结

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明军在长年的战争中,葬送了数十万军队,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败局。也许命中注定,这就是劫数,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会捡了个大漏,他不过是想巩固自己的地盘罢了,还真没想到有一天会入主中原。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