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_京师保卫战中,于谦起到了什么作用?

admin 345 0

北京保卫战,下面历史观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449年十月,一场战争的阴云笼罩在繁华的大明都城北京城上空,这场战争差点就让北京成为蒙古人的都城,大明也差点要改朝换代。这场战争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北京德胜门外陆陆续续来了一些狼狈不堪的士兵,这些人正是跟着明英宗征讨瓦剌的士兵,他们带回来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消息:五十万大军被瓦剌的两万骑兵大败,士兵所剩无几,这些人是从河北的土木堡逃回北京来的。

就在大明王朝从上到下人心惶惶的时候,瓦剌首领也先此时率兵退回蒙古草原,想着休整过后一鼓作气席卷明朝江山,重建大元帝国。也先想利用俘虏的朱祁镇对明廷进行讹诈,企图不战而胜,于是决定让自己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看管朱祁镇,尽量地好好照顾加以拉拢。此时的朱祁镇想的是也先应该只是想要一点钱财,于是向伯颜帖木儿请求写一封信给朝廷让他们用钱来赎回自己。太后和皇后接到信才知道皇帝被俘,并且还在人世的消息,皇宫此时已经乱作一团。第二天太后和皇后就把宫中的奇珍异宝装了八匹马运到了也先那里,但是朱祁镇并没有回来,金银财宝也石沉大海。皇宫之外,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也都传遍了,城中的富豪纷纷将财产运到南方,街头巷尾混乱不堪,人心惶惶。

古代战争_京师保卫战中,于谦起到了什么作用?

八月十八日,孙太后泪流满面,召集群臣公布了英宗被俘的消息,希望众大臣能以国事为重,共商对策。第一个发言的是翰林侍讲徐埕,徐埕是南方人,一直想着迁都南京,早在土木堡之变前就将家眷和财物运到了南方,此时徐埕说:"五十万精兵良将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京城只剩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如何御敌?如果敌人来攻,京城一旦失守,大明江山就保不住了,不如将都城迁到南京,即便京城失守,还可以划江而守保住半壁江山"。许多人听完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就这样放弃京城又于心不忍,毕竟很多人的祖宗坟墓都在北方,一旦南迁,就会沦为他乡之客。

这时七十多岁的礼部尚书胡滢说:"我能往,寇亦能往,迁都绝不是完全之计。"侍郎于谦接着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岂能轻易放弃。宋朝避敌南迁,最后还是灭亡。为今之计只有激励军民,征召勤王兵马,誓死保卫京城,不能有任何别的打算。"他又看着徐埕厉声说:"凡是主张南迁,轻易放弃京城的,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当斩。"这番发言立即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修撰商辂等人的响应,孙太后也为之动容。最终在场的人达成一致,誓死保卫京城。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