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朱祁钰在群臣的拥立下即位,史称明代宗,尊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虽然年轻,但是非常信任主张抗战的大臣,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扭转了危险的局势,受到了军民的拥护。也先听到明朝立了新皇帝后,十分扫兴,手里的王牌成了没用的太上皇。这时投敌叛变的太监喜宁建议也先趁着明朝刚立新帝,内部不稳时进攻北京。十月初,也先纠集各路兵马带着英宗大举南侵。朱祁钰接到军报后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统一指挥。面对军中的不同意见,于谦坚决主张出城迎敌,他命令兵部侍郎吴宁驻守城内,处理一切事务,自己出城布阵于德胜门外,亲自迎击瓦剌主力。此时京城共有将士二十二万人,分别列阵与京城九门之外,准备迎敌。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大战即将开始。
十月九日,于谦下令紧闭京城九门,作战期间一律不得开门,临阵退缩者,斩。此时,将士手握刀枪,严阵以待,他们只有奋勇杀敌,击退敌军才能有一线生机。十一日黎明,瓦剌军的前锋到达西直门外,于谦立刻派出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头痛击,短暂交锋过后斩敌军数百人,生擒头目一人。首战告捷,军心振奋,当天夜里于谦又派出精兵袭击瓦剌营地,大有斩获。也先本想趁势迅速攻下北京城,但是一天之内连吃败仗,锐气以挫。
进退两难的也先,于十三日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亲自督战,命令石亨伏兵于民房内,以小队骑兵诱敌,敌军万余精骑前来攻城时,伏兵齐起截断敌人退路。副总兵范广从正面迎击,火炮、火铳齐发,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大将毛那孩先后中炮阵亡。敌人残军于败退后转攻西直门,企图侥幸一胜,正遇到明军都督孙镗的队伍,当即予以迎头痛击,石亨也从德胜门赶到,前后夹攻,城上守军也发炮助战,敌军受到重创,溃不成军从,仓皇败退。这是两军自土木堡之役以来,头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也先的主力军就损兵折将,从此一蹶不振。
次日,于谦派副总兵武兴、都督王敬主动出击,先后猛攻瓦剌军营。瓦剌军拼命抵抗,在激战中,武兴被流矢射中阵亡,明军小挫。但是附近的百姓得到消息后,自发前来支援,用砖石猛击敌人,由佥都御史王竑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率领的援兵及时赶到,四面猛攻,敌人全面溃退。
从十一日到十五日,战事相持了五天,瓦剌的进攻受到坚决的反击,死伤惨重。也先觉得攻城无望,有探听到明朝各路勤王兵马就要来到,自己的后路很可能被切断,无奈之下决定撤兵。十五日夜间,瓦剌军全部撤退,早已准备好的明军将士马不停蹄,连夜猛追,在霸州附近追上了瓦剌兵,夺回了被虏走的一万多明朝百姓和大批的牲口。十七日,也先残军狼狈逃出紫荆关,退回漠北。
北京保卫战一共只有五天,就是这短短五天,于谦和他领导的众将士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挽救了大明王朝。
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袁崇焕的战术为什么能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