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admin 242 0

一 方面,唐帝国自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以来,对突厥、高丽、日本等方向的作战,连战连捷。在这四代君主开疆拓土的战争中,这样小规模的“败仗”不 值得一提,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唐帝国像美国珍珠港被袭那样复仇的欲望。对阿拉伯帝国来讲,虽然战争打到了“家里”,但2万唐军俘虏的价值却非比寻常。众所周 知,丝、瓷、纸、茶是古代中国出口赚取财富的重要产品,也是不传之秘。这些俘虏大多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工匠,让中国古代的丝、瓷、纸、茶等不传之秘在西域 得到普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纸术。自此,造纸业在阿拉伯帝国日益兴旺,为其赚取了数不清的财富。所以,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因为这场战争损失而仇视唐帝国。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将领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唐政府设立的都护府和藩镇手中都有兵,将领有极大 的用兵自主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拓边,但它带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问题,阿拉伯帝国也有同样的问题。这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军阀”,以扩张领土和 加强属地控制为目的,挑起武装冲突,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这也是高仙芝没有受责的原因所在。

不该爆发的纷争,不应中断的丝路文化

怛罗斯之战中的帝国纷争只是表象,丝路文化的中断才是最大的遗憾。高仙芝虽然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他贪财好武的性格以及唐政府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丝路文化之殇。

初唐时,连接中亚的西域是一个多民族政权构成的区域,经过隋唐多年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多维手段并举,这些政权大多臣服于唐帝国,确保了丝路的畅通。高仙 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该地区的唐军主将和代表。然而,面对西方强权阿拉伯帝国的虎视眈眈,高仙芝不仅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没有通过维护民族和睦来确保地 区稳定,防御阿拉伯帝国对西域政权的拉拢侵蚀,反而作威作福,横征暴敛,肆意用兵。高仙芝向唐政府报告石国的不臣之礼,唐政府未经核实,就纵容了高仙芝的 用兵;石国国王亲赴长安辩解,唐政府同样未经核实,就在高仙芝的撺掇下轻率将之处死。高仙芝的贪横暴敛和唐政府的纵容,让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伯帝国;高仙 芝虽主动出击,赢得了先机,但盟军背离之心的祸根已然种下,不可挽回,只是等待爆发的时机,最终成为打垮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最关键的因素。怛罗斯之败的军事 损失,对唐帝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安西都护府就得以重建。753年,唐政府派封常清远征大勃律取得胜利。然而,失去的人心已无法通过 军事胜利挽回。

唐帝国向东曾多次用兵,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对日的白江口之战,取得全胜,自此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除了战争以外,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造就了一个至今仍影响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东亚文明圈,这个文明圈并没有随着安史之乱和唐朝的终结而结束。而向 西,唐帝国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国力的衰减,致使丝路贸易在时断时续中艰难维继,更重要的是丝路文化的主导权丧失了,中华文明自此在中亚地带无法形成像东南 亚那样持续深远的影响,而伊斯兰文化逐渐填补了这一真空,中亚许多国家至今仍受其影响。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