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是南宁的北大门,中国军队要收复南宁,控制南宁至宾阳的公路,首先要攻克昆仑关。12月16日,蒋介石下达反攻命令,并指派杜聿明的第五军担负反攻主力。18日,杜聿明命令部队向昆仑关发起进攻。在战车、火炮的掩护下,进攻部队猛烈冲杀,锐气十足。据守昆仑关的日军难以抵挡,阵地连失。战至中午,攻击部队已连克昆仑关外围各据点,迫近昆仑关附近的九塘。
经过两天激战,攻击部队虽然接近昆仑关,但还没有真正攻占有利地形。为争取主动,杜聿明命令第一师左翼部队向653高地发起攻击。第一师官兵以高昂的代价夺取了这场关系战役全局的战斗胜利,占据了极其有利的地形。随后,第一师又攻下了罗塘高地。此间,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急忙支援罗塘,在七塘附近被围困,突围中日军伤亡惨重,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受重伤,不久不治身亡。
在进攻罗塘的同时,杜聿明命令二零零师向界首附近高地攻击,日军据险阻击,难以近敌。此时,中国空军出动4架战机支援,日军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己的飞机,急忙铺下信号板,标示自己所处位置,不料遭到沉重打击,乱成一团。二零零师官兵乘机蜂拥而上,一举拿下界首南段的制高点。至此,昆仑关附近的3个高地,均被中国军队控制。
二零零师占领界首南端高地后,顶住了日军的疯狂反扑,但还有一部分阵地尚在日军手中。12月29日夜,杜聿民命令新编二十二师担任主攻任务,攻击尚存的日军阵地,向昆仑关口推进。同时,叶肇第六十六军577团担负左翼配合,第五军第一师担负右翼配合。经过激烈争夺,攻击部队最终冲上日军阵地,守军大部被迁,余者纷纷溃逃。据守昆仑关的日军见中国军队紧紧咬住溃逃日军,无法发动火力,顿时阵脚大乱。第五师趁势冲进昆仑关,扫荡昆仑关守敌,将其悉数全歼。中国军队扫清昆仑关附近的残敌后,又继续向南追击。1940年1月3日,终于在九塘附近占据主要高地获得了昆仑关的外围屏障。至此,昆仑关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
昆仑关战役历时20天,是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攻坚战的首次胜利。日军此役有4000多名士兵丧生,100多人被俘,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日军的作战日记有这样的记载:“数日以来,当面之敌对我猛烈攻击,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极重,实足寒心。”
3、平型关:日军深陷泥泞被“腰斩”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分3路南下,进犯华北各地。9月14日、16日,日军先后占领广灵和涞源,企图夺取平型关,一举突入长城内,打开晋东北的门户,进而攻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