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人”之傲:怒折蒙古帝国的“天主之鞭”

admin 235 0

公元1271年,蒙古帝国在中国建立大汗汗国,国号为“元”,所以元朝又称“蒙元帝国”,开国皇帝系蒙古帝国创建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忽必烈在中国统治期间,曾经把元人“人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所谓色目人,指的是蒙古之外的女真等游牧民族。

所谓汉人,是指北方汉人。

所谓南人,专指南方汉人。

中国“南人”之傲:怒折蒙古帝国的“天主之鞭”

同为汉人,为什么要分成两类人、且等级不同呢?

这体现了蒙古人的征服与报复心态。北方汉人“归顺”较早,南方汉人则抵抗激烈,是蒙元帝国最后征服的族群,故被列为帝国最下等人。

如果以这个角度看,南人被蒙古人“末视”,恰恰是他们的骄傲。

而耐人寻味的是,本处南方的四川人,却未被蒙古人纳入“南人”之中,而是纳入“汉人”之列,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蒙古大汗忽必烈而言,在中国的地面上,最令他心情复杂的人群,大概就是“川人”了。所以,最后他只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川人”致意。

熟悉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忽必烈在蒙古帝国的地位上升,与哥哥猝死有关,而他的哥哥就死于川人城下。


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分五个汗国,统治中国的蒙元“大汗汗国”只是其五分之一。而在蒙古帝国未分组之前,整个蒙古帝国都是由蒙古大汗统一指挥的。第一任蒙古大汗就是建国者成吉思汗,第二任蒙古大汗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第三代蒙古大汗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这个蒙哥比弟弟忽必烈彪悍,曾率兵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世界目标中,中国早已被锁定在内。宋蒙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结束,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远征军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

其中,发生在蜀地的钓鱼城之战,堪称蒙古铁骑的一场“滑铁卢”战役。

公元1259年,继承蒙古大汗之位的蒙哥,已头顶“上帝之鞭”的光环,指哪打哪所向披靡。他急于想建立超越父祖的霸业。这一年亲自出征,挥师十万南下,拉开了征服南宋的战役。他势在必得,一定要让中国本土最后一个汉族政权融化在他的手上。然而,这一次他失算了,南人没有屈服,他却永远倒下了,倒在了中国南方——钓鱼城。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既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是入川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南人”之傲:怒折蒙古帝国的“天主之鞭”

所向披靡的蒙哥及其蒙古大军,纵横欧亚大陆,以为拿下一个小小钓鱼城易如反掌。当年二月初二,蒙古大军渡过渠江,包围钓鱼城。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