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被外界并不看好的伊东佑亨联合舰队与装备精良的北洋水师狭路相逢。联合舰队主动向北洋水师挑战,并很快看出了北洋舰队的弱点所在,日本海军的攻击收到奇效。虽然中方拥有德国造坚船利炮,但战役结果与战前世界普遍预想相反,“菜鸟”日本联合舰队击败了几乎在吨位上比他大一倍的清国舰队,击沉对方5艘巡洋舰而自己一艘未沉。5:0完胜!
毋庸置疑,大清甲午之败,那是不折不扣的体制之败。因为体制原因,清日打造海军的思路迥异:一个靠买,一个抓造。大清财大气粗,什么都可以买,武器,舰炮,包括人。而日本海军发展思路却不是,而是造,造船,造武器,造人。
雇人与造人,代表近代中日的不同两种强国思路。日本近代教父福泽谕吉曾言:凡是花钱买来的东西,都是外在文明。当年迷恋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早早搞了洋枪队,左宗棠搞了南洋水师,买来法国教练,李鸿章建北洋、又请英国教练。就是雇人思路,停留在文明的表层,实质什么都没变。
因为旧体制能够雇新人,但造不出自己的新人来,而新体制却可以把本国旧人全部改造为新人。李鸿章对伊藤博文,丁汝昌对伊东佑亨,是制度环境就出来的旧人对新人,这才是中日之间最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在硬碰硬的比赛中,结果不存悬念。
硫磺岛战役:美军士兵在折钵山竖起国旗背后的故事
看过电影《父辈的旗帜》的人一定会对电影中美军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一幕留下深刻印象。电影中的这个场景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的。那是硫磺岛战役的第五天,插旗的那座小山叫折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