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为何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他到底有什么本事?

admin 300 0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第二天,杜预交给司马炎的却是一份尽快恢复生产建设的建议书。

由于连年征战,国家的财力根本无力承担一场新的战争。司马炎虽然有些不快,但还是单独召见了杜预,准备说服他。杜预抓住时机详细的分析利弊,司马炎被他的深谋远虑折服,同意了杜预提出的优先发展经济的方案,同时也打消了马上去讨伐刘猛的念头。

“以农为本”是中国传统的基本国策,为了更进一步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杜预建议司马炎向汉文帝刘恒学习,每年春耕时节亲自带领皇族们耕种皇家的自留地“籍田”。

为了在战争时期运送军需物资,当时朝廷及各地官府养了很多的牛。据晋书记载,当时大约养了四万五千头左右。杜预建议,在没发生战争的农忙季节,可将这些闲置的牲畜以合适的价格租给无牛的农户使用,这样国家不仅可以取得租金增加收入,还可以节省大笔购买饲料的开支。

杜预为何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他到底有什么本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治河治水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杜预针对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地常常发生水灾的实际情况,向朝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水建议,得到批准后,他亲自去作具体安排。经过努力,这些地方后来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富庶之地。

杜预积极建议制造一种由人力排风的鼓风机,这种鼓风机在当时算非常先进的,对炼铁业有极大促进作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杜预建议朝廷增设常平仓,常平仓不仅用于储备粮食,还可以用于平抑粮价。此外,杜预还建议把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权力统统收归国有。

杜预上述的一系列建议实施后,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四)杜预在治学方面卓有收获,后世专家根据其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出千古奇书《守弱学》

杜预博学多才,自称为“左传廦”,有《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等著作传世。

现代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根据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出《守弱学》一书。

《守弱学》论述的主要道理是:强弱之分世之恒理。但弱与强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一生有时会处于强势,有时也会处于弱势。守弱的作用就是“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可由弱变强”。

全书分九卷,句句皆精典。

如说“智”:原文是: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意思是:智者用其智慧作为取胜之道,若用智不当就会事与愿违。

笔者试作分析:世上没有万全的智计,再高明的智者也有失算的时候。智者要明白,不少事无法胜算在握。智者如果背上沉重的必胜包袱,一旦遭受挫折,就会直接导致其失败。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智者如果心态不正,心理脆弱,他的命运终究不妙。

标签: 野史趣闻 奇闻趣事 野史杂闻 后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