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哥死后,忽必烈从中原撤军,蒙古的汗位之争也再度开始,忽必烈与四弟阿里不哥争夺战打了长达四年。这四年对于蒙古的统治来说可以称为最混乱的四年,直到四年后忽必烈终于登上皇位稳固了自己的王权与地位,才逐渐重视起来与南宋的战争。在之前的屡屡挫败后,忽必烈选择放弃了边临小城,改为直取襄阳他将蒙古的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去攻打襄阳,耗时六年之久终于将其拿下。襄阳的失守意味着扳开了南宋的大门,蒙古的铁骑部队也因此抓住机会长驱直入,最终彻底攻陷了南宋。

2.两线作战,使得兵力无法集中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蒙古的内政也因此越发混乱,兵力不一难以统筹,尽管窝阔台的儿子继承了一段时间的汗位,但还未等王权稳固就已宣告结束。此间的蒙古并没有放弃对南宋的征战,但是受到了南宋大将的拼死抵抗,最终还是以失败结尾。直到蒙哥出生登上皇位才让内政稍微稳定一些,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3.常年征战,使蒙古消耗了蒙古的有生力量
在蒙古在灭掉南宋之前,是先灭掉金国,再灭掉金国之前是灭掉西夏,西夏与金国,蒙古人都花费了20多年时间才灭掉,所以当时蒙古人常年战争,虽然勇猛但是与西夏与金国同样骁勇的民族战斗多年,军力疲惫。与此同时,蒙古为了稳固大国地位,不断的与周边小国征战周旋,直到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才一心投入到攻打南宋中。
三、 南宋地势优势大过骑兵优势
1.大量的攻坚战,使骑兵的机动优势不复存在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的优势在于骑兵的机动性,而在灭南宋的战争中,蒙古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由于南宋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优势,南宋军队在和蒙古军对峙时,都尽量避免和蒙古正面交战,而是在山顶之上修建城池,凭借坚城和高山阻挡蒙古骑兵。蒙古也只有被迫和南宋打攻坚战。在两淮地区,主帅赵葵及副帅余玠利用河流众多湖泊密布的特点,大量挖掘水道,让蒙古人的战马无法冲起来。因此蒙古在两淮其实一直没占到什么便宜。第二个地方是在四川,余玠由两淮调到四川任主帅后,发明了一种山城防御体系,把所有的城市搬到山上,利用山城对付蒙古人的马战。也正是这样,后来钓鱼城王坚才得以击杀蒙古大汗蒙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