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的字是怎么写的?有哪些书写工具?

admin 339 0

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书法家杨频。他说,目前出土最早的毛笔实物是战国时期的,但是毛笔的使用肯定是很早之前就有了。1954年,在长沙市左家公山发掘的一座战国楚墓里,就出土了一只毛笔实物。考古人员最初发掘出了一根竹管,后来清理时才发现,竹管里面是一根保存完好的毛笔。这只毛笔的笔杆用竹制成,笔毛采用上等的兔毫,笔杆的一端劈开几道裂痕后,将笔夹在笔杆中。

商朝时期的字是怎么写的?有哪些书写工具?

“尽管没有发现商代使用毛笔的实物,但是商代及更早之前的文明阶段,的确已经使用毛笔了,只是当时掌握文字的人少,使用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统治阶层,再加上年代久远保存困难,所以不容易有实物发现。”从目前的考古材料可以看到,作为早期文明代表的彩陶,上面有些图案,就有毛笔使用的痕迹,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图案和线条,与树枝等坚硬物体画出来的图案和线条是有区别的。

杨频补充道,“册”、“典”等字,在甲骨中的象形文字,就是简牍的形状,“这说明,商代的政令、律法条文以及贵族之间的契约等,都可能是写在简牍上。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在当时,写简牍或许比刻甲骨文更频繁。”这也与朱书玉戈所展示的信息是契合的。

杨频介绍,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还有少数用朱砂写成但还未刻的文字。这也说明,有一些甲骨文是用毛笔先写再用青铜刀或者玉石刀刻上去的(刻刀在安阳都有出土实物)。“当然,用毛笔先写再刻只是部分情况,很多甲骨都是直接锲刻的,贞人经过练习,对字结构很熟练,一般都不需要先写。”

关于甲骨文是先书后刻还是直接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存在过争论。

商朝时期的字是怎么写的?有哪些书写工具?

甲骨文研究专家董作宾(1895-1963),是甲骨文“先书而刻”观点的代表人物。他曾在《殷墟文字乙编》序言里以一片甲骨为例,讲述了他的观点:这片甲骨正面左上角的文字是刻的,笔画细而劲,背面右上角的文字未经锲刻,笔画肥而柔。背面还有四段文字写完未刻,其中有“贞乎”二字,字体很粗。这都是先书后刻的一个实例。

另一位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张秉权先生,也在考释一枚甲骨时发现,这枚甲骨上有些字的旁边,还可以看到这个字书写时的痕迹,即在锲刻这个字时,并未完全按照书写时的粗细来刻。

而坚持“不书而刻”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文字学家陈梦家(1911-1966)。他认为刻辞中有小如蝇头的字,不容易先书后刻。胡厚宣(1911-1995)的看法则综合了两派的观点。他认为,“小字不书而刻,大字先书后刻。”在他看来,卜辞中的大字,因需要刻多次,才能完成,故必先写而后刻。其中的小字,往往随刀一刻,即可成文。

甲骨文先书后刻的说法和实物,为商代使用毛笔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人们也期待更多实物的发掘。

2020年孙姓宝宝起名合集!孙姓名人有哪些?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