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_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

admin 470 0
文史知识_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

辽国的两院制度不同于二元帝国统治模式,他不是通过简单的设立都护府或军镇来进行皇帝遥控统治的,而是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南北两院,分别依据儒家文化和草原模式管理汉人和契丹人。两院模式不同于后来蒙元朝廷所设立的民族等阶制度,而是一种相对平等却又有针对性的治理模式。两院制度促使辽朝君主虽然名义上是汉人的皇帝和契丹人的可汗,但并不能凌驾在南北院制度之下,而是必须依靠这种制度化的安排。这种将个人道德能力风险降到最低的制度极大的稳固了辽朝政局。

本来按照草原游牧政权的大位继承逻辑,有实力的成年宗亲都是潜在继承人,但最佳的选择往往是兄终弟及。然而当上代大汗的弟弟实力不足,或者大汗儿子声望颇高的时候,少不得一番龙争虎斗。草原政权的周期性动荡严重的损耗了游牧帝国的寿命,而辽朝的南北两院制度和充裕的财政来源抹平了这一隐患。

文史知识_辽朝凭什么突破百年国祚?一项制度值得后世借鉴!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逐步走向了全面汉化的进程。但如此剧烈的民风变动也引发了保守势力的不满而最终导致六镇起义。六镇起义之后虽然鲜卑最终还是融入了汉人族群之中,但北魏政权早已不复存在。由于幽云十六州并未占据辽朝压倒性比重,而辽朝后期也不愿南征年年缴纳岁币且开通商蚌的宋朝,故而也没有走上全面汉化的道路。

辽国的南北两院制度不仅促使自身得以延绵两百年国祚,更引起后世元朝和清朝的借鉴和吸纳,对中国之后的历史进程影响重大。

清代考秀才有什么硬性条件?为什么有些人报名资格都没有?

清代前中期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读书人要想赢得功名,将平生所学货于帝王家,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中过关斩将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