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源于海外,为什么却在中国内陆火了?《中国食辣史》讲了什么?

admin 296 0

可像贵州这样的地区,不仅远离海洋,而且道路艰难,运输起来颇为不便。当贵州成为一个缺乏盐分的省份后,人们便开始用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来替代盐。而“重口味”的辣椒,无疑打败了诸多对手,成为了最终的替代品。

在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上,贵州人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而此时此刻,好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张献忠那个老小子造反,在四川一代肆虐了很久,所以昔日的天府之国,几乎变成了一片人烟稀少的废墟。为了重新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所以康熙颁布了《招民填川诏》,而且政策十分优惠。如果有百姓主动迁居四川,前六个年头根本不用交税。而鼓励百姓去四川开垦的官员,也能得到额外的嘉奖。

于是,四面八方的居民抵达了四川。与此同时,辣椒也被带到了这片地方。当辣椒与本地原有的花椒接触后,一场风云际会就此开始。从此,麻辣鲜香的川菜渐渐成型,并很快席卷了蜀中大地。

当时人们从未想过,在数百年之后,这种刺激的味道会横扫天下,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三)麻辣的旅行

中国有一个神奇的网站叫做知乎,据说这个网站上很多用户,都过着“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生活。但讽刺的是,在这个网站上最火爆的几个问题,通常都是这样的:

一元钱能在淘宝上买到什么样的宝贝?

如何装修50平米以下的房子?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真正有钱有闲的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其实仍然穷得很。对于他们来说,廉价而美味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美食。

早期的川菜,便广受漕运从业者的喜爱。这些人的工作强度很大,所以需要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补充营养,但他们又没那么有钱,只能选择下水、边角碎料的肉类做菜。这些东西的味道并不太好,所以他们用大量辣椒来遮盖其味道,从而衍生出了毛血旺、红油火锅等吃法。顺着漕运遍布的江河,辣椒很快便传播到了各处,成为了广受追捧的调味品。

时至如今,仍有很多人对这种“重口味”的调味料情有独钟。于是,麻辣小龙虾、绝味鸭脖、重庆小面等食物应运而生。这些食品,昭示着人们口味的转变,也意味着辣椒与我们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些就是廉价麻辣的极致吗?当然不是,我们别忘了,有一种人间美味的名字,叫做辣条。

辣椒源于海外,为什么却在中国内陆火了?《中国食辣史》讲了什么?

无名辣条

辣条多半用大豆制成,兼有浓郁的咸味和辣味。虽然价格便宜,但其销量极为可观,堪称“薄利多销”的典范。而辣条界的“扛把子”卫龙辣条,其市值更是高达500亿,让人瞠目结舌。

正所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辣条其物,堪称是“下里巴人”的极致了。

唯有这些“下里巴人”的食物,才能得到普通人的追捧。

(四)辣味人生与时代颠覆

廉价意味着能在下层大范围流行。但另一方面,在封建官僚和帝王的眼里,辣椒不过是山野小吃,根本不值一提。想要登上大雅之堂,自然势比登天。

标签: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