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1402年九月的一天,登基刚满三个月的决定大封群臣,奖赏这些在靖难之役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但令人惊讶的是,位列功臣之首的居然是建文朝曾经的大将军,亲率六十万南军北伐的李景隆。众臣为此都惊呆了,因此“诸功臣咸不平”。毕竟大家都是拼死拼活才挣下的这份基业,而李景隆只不过是一个手下败将,凭什么能居功第一。
但朱棣却力排众议,让李景隆位列,并且李景隆在永乐朝曾遭遇多次弹劾,但朱棣对他一再宽容,到最后也只不过是被禁锢在府邸,但依然享受国公的待遇,要知道朱棣可是几乎杀光了建文朝旧臣的人,却为何要单单袒护李景隆一人,这就值得寻味了。其实我们单从朱棣要封其为首功之臣的原因就能大致窥探一二。
史书上记载的,李景隆是有“默相事机功”,啥是“默相事机功”呢?就是暗中帮助的意思,这也就表明了李景隆实际就是一个无间道,得出了这个结论,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建文元年,因在对朱棣的作战中失利,便推荐了大明开国名将之子,皇亲国戚李景隆,至于黄子澄为何会推荐李景隆,无非是其出自将门,虎父无犬子么,再一个就是“读书通典故”,并且颜值还挺高,连那样的高铁直男,在每次朝会上,也是“数目属之”。
除此之外呢,李景隆在削藩之初,也替建文帝立过功劳,那便是囚禁了周王,黄子澄觉得李景隆是个堪大用的人,于是便推荐了他。只可惜黄子澄看走了眼,这估计是黄子澄一辈子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
不久,便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面对来势汹汹的北伐大军, 朱棣却带着主力去攻打了大宁,却只留下了少部分兵力守卫北平,这就不得不疑虑了,朱棣为何会在如此危机时刻,不管大本营,而去攻打大宁,这实在是匪夷所思。这只能说明在朱棣心中李景隆肯定是打不下北平,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李景隆的确太菜了;其二、李景隆是自己人。在信陵看来,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面对五十万来势汹汹的大军,而把大本营放在一边不管,反而分兵去攻打他地,这样危机的关头,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这么干,对比这两点,肯定第二条才有十足的把握。
张丽华是什么身世?历史上最惨美女贵妃

据史记载,李景隆大军攻打北平时是差点儿破城了的,当时父子经过浴血奋战,差点儿就要攻下张掖门了,没想到在如此关键时刻,李景隆却要下令撤军,要“候大军同进”,致使快到手的鸭子飞走了,而史料中记载,他这样做是因为“忌功”,这就解释不通了,瞿能父子是他的部下,部下立功不就是他立功么,有谁还“忌”部下立功么?所以,肯定是另有原因。
而后,李景隆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建文帝觉得是给他的权力太小了,又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并且又给了他十万大军,权力越大,李景隆败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