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汉人,为何葬在契丹皇陵中?宋辽百年结好的原因

admin 312 0

为啥这样说,关键还是对手不同。汉唐面对的匈奴突厥,都是纯粹的游牧民族,饶是凶猛善战,但经济基础差人口稀少,科技水平更极其落后,一次突袭打他个重创,就能让他把血流干。

但辽国的情况却恰相反,虽脱胎于游牧民族,但农耕经济也发达,特别是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后,战争支撑力更直线上升,军事科技水平更到了极强的地步。外加自身保留的游牧民族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恐怖战斗力可见一斑。如果说匈奴和突厥好比草原上的野狼,那么辽国就是升级版的金刚狼。这是过往中原王朝都不曾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而比起汉唐来,大宋由于先天不足,失去幽云十六州。既无地利优势更失去了传统马场,骑兵力量大打折扣,但好在经济强大,科技进步,于是从开国后和辽国的历次血拼中,虽有高粱河和雍熙北伐两次大败,但也同样有满城,唐河,徐河,静塞军等战役的胜利。尤其令萧燕燕打击沉重的,就是宋真宗咸平四年的威虏军大会战:辽国王牌骑兵铁林军被全歼,仅记录在册的斩首损失便高达两万人。这是年轻皇帝宋真宗,奉送给辽国的一场开门大吉。

他身为汉人,为何葬在契丹皇陵中?宋辽百年结好的原因

像这种伤亡程度的战役,在宋辽战争中不胜枚举。斩首万人以上的战役,在宋辽大小八十一场战役中比比皆是。二十五年间,仅有史料记录的双方斩首总数,就已突破十万。如此频繁惨重的战争损失,更是以往汉匈战争甚至唐朝突厥战争中都不可能出现的。这是宋辽俩大帝国正共同经历的一场灾难性折磨。

而就对战争前景的态度说,宋朝这边,是极度的头疼,辽国这边,确切说萧燕燕心中,是极度的恐惧。

辽国虽有着比当年匈奴突厥更强大的战争支撑力,但是巨大的战争投入和损失,依然令辽国已经濒临承受的临界点。而最致命的问题是:战争只能使辽国的贵族们借以扩充军备,获得抢掠的好处,却很难给辽国中央政权实际的利益。

简而言之,宋辽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鹿死谁手不好说,但最先死掉的,必然是萧燕燕一家人。

所以,是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可是怎样才能结束这场战争?既要体面叫停,更要确保利益最大化?萧燕燕和韩德让商议,准备以战求和。

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农历闰九月,萧燕燕借索要关南地区(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为辞,大举伐宋。

这次进兵,萧燕燕下了血本,作战部队二十万,算上预备队和后勤,总数更突破五十万,几乎是个人都认定,这女人是来玩命的。

战斗的过程,更像是打疯了似的:辽国先小受挫折,但很快就狂飙突破,连续攻破遂城,德清军等地,一路狂飙南下。宋朝顿时举国震动,甚至朝堂上诸如王钦若陈尧叟等大臣,更是反复鼓噪,强烈要求宋真宗立刻迁都,暂避辽军锋芒。

标签: 历史人物 名人故事 风云人物 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