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汉人,为何葬在契丹皇陵中?宋辽百年结好的原因

admin 311 0

不要看小这道命令。这道命令背后所隐含的意思是:萧燕燕可代皇帝行使职权。

辽乾亨四年(982年),体弱多病的景宗皇帝耶律贤“驾崩”了,时年仅35岁。

年仅30岁的萧燕燕从皇后升格成了皇太后,只有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皇帝。

辽国诸王宗室,个个拥兵自重、牛气哄哄,严重地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皇太后萧燕燕恐惧无比,在宫中大哭,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韩德让这时已经在辽国高级管理层上班了,知道了太后的忧虑,就拍着胸脯回答:“只要肯信任、听我的,一切包管没事。”

萧太后一看是差点就成为自己丈夫的韩德让仗义发话,大感欣慰,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以保障自己和儿子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的安全。

后来,又让韩德让参与、决策军政大事。

辽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统和三年(985年),韩德让成为了辽国决策层最具发言权的人物,出任“政事令”。

辽统和四年(986年)是北宋的雍熙三年。这一年,宋太宗欺负辽国是寡母孤儿当政,发动了著名的“雍熙北伐”。

韩德让实在了得,亲自率军,击败了北宋北伐部队,得封为“楚国公”,旋即进封“楚王”。

萧燕燕极其欣赏这位曾经名义上的“夫君”,私下里对“夫君”说:总算是你我前缘未了,先帝死了,我从前曾许配给你为妻,如今我愿意再续前缘。这样,当今的皇上,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韩德让笑纳,从此无所避讳出入萧燕燕的帐幕。

萧、韩两人同桌吃饭,同帐而眠,恩爱无比。

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也默认了自己这个异族父亲。

统和十二年(994年),韩德让出任“北府宰相”兼“枢密使”。不久,又兼“北院枢密使”,拜“大丞相”,封“齐王”。

至此,韩德让统领“北、南两院枢密院”,集辽、汉军政大权于一身。

关系进展的这么快,当然不仅仅是爱情的力量,更因为萧燕燕坚信,这个叫韩德让的男人,不止能打仗,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绝对的依靠。

他俩的这件事,虽然闹的大摇大摆,辽国游牧民族也比较风气开放,但眼气的人也不是没有。宫里宫外一度闹的议论纷纷,好些王公大臣更是十分愤怒,公事私事,都想给这个叫韩德让的汉族小子找找麻烦。

就算是村里给寡妇挑水的,碰到这种事,好些都还很忌讳。遇到旁人挑衅,大多都还躲躲闪闪。可这韩德让却实在不是一般人,人前人后都异常高调,不但经常大模大样秀恩爱,碰上敢找事的,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坚决保留自卫反击的权力。

他身为汉人,为何葬在契丹皇陵中?宋辽百年结好的原因

标签: 历史人物 名人故事 风云人物 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