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王允的连环计成功离间了董卓吕布,除掉了这个当时最大的祸害,这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棋子就是貂蝉,其实董卓原本有机会化解这一场危机的。
董卓对貂蝉一见倾心,他虽然贪恋貂蝉的美色,毕竟还是一个颇能顾全大局的政治人物。当吕布也痴迷于貂蝉后,李儒向他陈说利?,董卓当即同意将貂蝉赏赐给吕布,以缓和已经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牢牢笼络住武力过人的吕布为自己效忠。但随后貂蝉短短的一番话,却让董卓改变了主意,李儒也因此功败垂成……
李儒为什么没能说服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
——相同立场的反制
王允将貂蝉献给董卓为妾后,吕布却和貂蝉在凤仪亭私会,董卓得知后大怒,急急赶来,一怒挥戟,要杀了吕布。吕布见机不妙,趁乱逃走。但这一事件却让这对义父义子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董卓手下的谋士李儒看在眼里,十分着急。如果董卓吕布二人失和,必然酿成不堪设想的危机。?为此时董卓横行朝廷,结怨甚多。如果没有勇冠天下的吕布的武力扶持,很快就会遭到天下人的讨伐。因此,对董卓忠心耿耿的李儒决定向董卓进言,说服他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误了天下大事。李儒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貂蝉赏赐给吕布,满足吕布的愿望,从而牢牢将他笼络在手里。
为了达到目的,李儒采用了说服的“形象化策略”(参见《吕蒙为什么能说服孙权让他独任大都督》一文),这是一次极其精彩的说服。
董卓本来对吕布十分恼火,开口就说:“我真没想到这个畜生竟然敢玩弄我的爱姬。我一定要杀了他!”
李儒却直指其非:“恩相,您这样想就错了。”
董卓愕然。李儒则继续往下说:“春秋时期,楚庄王有一次夜宴诸侯,让他的爱姬出来给大家敬酒。忽然,一阵风起,把蜡烛全部吹灭了。这时候,宴席上的有一个人因为贪慕楚王爱姬的美色,就壮起胆子抱了这个美姬一下。这个美姬顺手就把这个人帽子上的红缨揪了下来,然后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想让楚庄王狠狠地处罚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没想到楚庄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吩咐侍从暂时先别点上烛火,而是叫人端来一个盘子,让大家都把帽子上的红缨揪下来,放到盘子中。最后才吩咐点亮烛火。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有一次,楚庄王和秦国大战,被秦兵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这时,有一员大将,冒死冲进重围,杀死秦兵无数,终于将楚庄王安全救出,而自己却身负重伤。楚庄王非常感动,就问他的姓名。那个人说:‘当年在绝缨会上,蒙大王不杀之恩,今日特来报答。’”
李儒讲这个故事,就是劝谏董卓要向楚庄王学习,不要因为在乎美色而伤了勇士之心。李儒提出,要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这样,吕布感恩戴德,必然以死回报。
李儒成功地利用说服的外周途径,打动了董卓。董卓决定次日就按照他的建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