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能够寿终正寝,刘伯温为什么却不行

admin 680 0

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君如伴虎路,这在封建时代早已成为共识。无数能人“成也帝王,败也帝王”。即便是大明王朝的肱骨重臣,被赞誉为“吾之子房”的刘伯温,最后都没能寿终正寝。

而还有人深谙帝王心思,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生怕哪一天龙颜不悦,惨遭皇帝杀戮。而有人却能成功避险,实现完美结局。朱升就是这样一个人。

朱升能够寿终正寝,刘伯温为什么却不行

一、 倦于元末乱局的老学究

元末的安徽,无疑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朱元璋、等自不用多说。而在文化界,朱升无疑也是一个代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朱升出身在休宁回溪(今安徽省休宁县回溪村)的一户清贫农家。不过他的家人十分支持朱升求学。同里的乡贡进士陈栎就是朱升的启蒙老师。而因为朱升天资聪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个性,所以夫子们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

朱升能够寿终正寝,刘伯温为什么却不行

元至正四年(1344),从外地求学归来的朱升开始在休宁郡城的紫阳祠讲学。同年,他还考中了进士。不过朱升并未就此步入仕途,而是继续在家乡办学。至正八年(1348)他被元朝廷任命为池州路儒学教授(或称“学正”),也是过了两年才赴任。

而在刚到池州路时,朱升面对的是官员严重贪腐之下的“学田富于他庠”,“弟子员日仅一饭,教养无方,师生解体”的学校几乎名存实亡的困境。于是求学数十年,又做了夫子好几年的朱升,一到任就对池州路的教育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晨兴讲授,以身示法”。

朱升能够寿终正寝,刘伯温为什么却不行

通过朱升三年的努力,池州路的教育成果十分显著:“江南北学者云集”。但可惜的是,当朱升任期满时,元代社会正陷入农民起义的动乱,就连朱升的家乡都被波及。所以朱升只得移居避乱,到歙县石门闭门著书,偶或讲学。不过这一闭门,就待到了朱元璋的亲自登门拜访。

二、 助力大明建立的奇谋士

清朝的第一位皇后是什么人?儿子是开国皇帝

元至正十七年(1357)秋,朱元璋兵临徽州。此时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作为徽州人肩负起了同朱元璋介绍本地人才的重任。因而在邓愈反复强调朱升是难得的贤才的情况下,朱元璋亲自去往朱升家中,与朱升密谈,并邀请其同赴金陵。

朱升能够寿终正寝,刘伯温为什么却不行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朱升即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也正是在这一年,朱升开始奉命编修国史。而洪武元年(1368),朱升又晋升为翰林学士,坐实了朱元璋“智囊团”成员的身份。

标签: 野史趣闻 奇闻趣事 野史杂闻 后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