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还没被平定,宋文帝为什么要杀了战功赫赫的檀道济?

admin 256 0

同样都是唐朝的盛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比,谁才是唐朝的盛世

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盛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抵御北魏

刘宋建国后,檀道济以辅佐刘裕创业的身份和功劳,再一次被加官进爵,在权力中心处有着极高的话语权。而刘裕则在建国后的第三年里,骤然病逝,世子刘义符继位。

由于刘义符年仅17岁,因为朝政大权由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把持。因为刘义符过于贪玩,荒于政务,且不断把宗室输入朝堂当官,并在宫内操练士兵,大有意图把持朝政、清理朝堂的迹象,于是徐羡之等大臣协同檀道济废除了刘义符,拥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后来的宋文帝。

适逢刘裕病逝,而北魏也以统一北方,他们认为时机成熟,刘宋没有威胁因素,于是起兵攻宋,迅速攻占了洛阳、虎牢关,宋将到彦之抵御不力,于是檀道济被封为全军总督,抗击北魏。

期间,北魏得知檀道济大军缺粮,于是率军围困檀道济,孤立无援的檀道济想出一个计策。他让士兵把仓库里的所有粮食搜刮出来,以上面少数粮食,下面装满泥土的形式装了几百袋假粮,而后陈列在军营前。北魏的哨兵在深夜看到宋军军营附近有大量粮食袋,其中的粮食都满出来了,认为刘宋军缺乏军粮的消息是诱敌之策,于是解除了围困,撤军七十里。由此,檀道济迅速率领主力撤出了包围网,为抵御北魏保全了实力。

四、冤枉功臣

在刘宋后期,北魏持续进犯,檀道济屡屡抵抗成功,劳苦功高,但是,檀道济的地位和功劳也逐渐引起了宋文帝的猜忌。

宋文帝在后期,每每想到檀道济掌握军事大权、手下一堆精兵良将、且后代子孙个个勇猛善战,再加上之前废除刘义符、拥立自己上位的事,常常感到忌惮和忧虑。

北魏还没被平定,宋文帝为什么要杀了战功赫赫的檀道济?  

同样害怕檀道济之后会独掌大权甚至谋朝篡位的还有辅臣刘义康,于是,刘义康建议宋文帝诏令檀道济入宫,解决隐患,檀道济在入宫后,与宋文帝倾心交谈过往之事,却在准备乘船回去驻地时,收到了逮捕的诏令。檀道济心灰意冷,生气地质问,“北魏未定,为何要自毁长城”。最后,檀道济被定罪,包括他的部下,都被诛灭三族。

五、历史底色

总的来说,檀道济早期跟随草根皇帝刘裕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收获了足够的威望和封赏。而中后期,檀道济一方面参与了政治更替,为后来被宋文帝猜忌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执掌军事大权,又受到其他刘氏宗族的嫉妒和中伤。

最终,虽然忠心但功高盖主的檀道济,仍然逃不了命运的安排,被冤枉定罪而悲剧收场。然而,这并非一场偶然,而是历史最真实的底色,臣子能力过高,功劳太大,而主君无力驾驭,缺乏远见,大概率就会出现君主猜忌引发臣子叛乱的局面,这个现象在南北朝时期是极其常见的,而后世朝代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方法层出不穷,但始终没能杜绝。

标签: 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 历史知识 古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