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对世界影响很大?他的思想有何不同之处?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汉族,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你真的了解项羽吗?历史观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兵至潼关,见刘邦闭关拒守,勃然大怒,悍然破关,驻军鸿门,磨枪擦剑,准备送刘邦上西天。刘邦知道玩出火了,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亲赴鸿门,诚恳地表示愿接受项羽处置天下大事。见刘邦已经服软,项羽当仁不让,兵入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如何收拾天下乱局,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仿周天子选择王业称王;第二,仿秦始皇选择帝业称帝;第三,回归诸侯选择霸业称霸。
如果仿周天子选择王业称王,项羽不过是楚怀王属下的一个上将,首先在名义上他就做不了天下的“共主”,而由寸功未立的楚怀王来做天子又是他不愿看到的,所以这条道路行不通。
古代的天文学家甘德,早于伽利略两千年发现土卫二
甘德 战国时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
如果仿秦始皇选择帝业称帝,项羽只能自取灭亡。要知道,当时关外盘踞着旧诸侯和新兴势力,他们有的是秦末起义时因贵族身份被立起来的王,有的是趁乱聚集起来的势力。而天下大部分地盘掌握在他们手中,项羽所能控制的不过关中一地。但关中一地又聚集大量诸侯,这些人各有势力和军队,项羽的40万军队大部分是由这些诸侯军组成的。此外,还有大批灭秦功臣,在功绩之外各有独立的势力和军队。项羽以怀王臣子的身份,仅有区区数万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楚军,如果无视各地新旧势力,而学秦始皇把天下权力集于一身,难度系数未免太大。
所以,项羽选的是第三种—回归诸侯,霸业称霸。这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预谋已久的大战略。项羽在巨鹿全歼王离军团,威名远扬,跃居诸侯联军之上将军,统率诸侯联军。但诸侯联军成分复杂,各怀心事、矛盾重重,要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必须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拥有共同的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前思后想,项羽找到了最佳方法—计功割地,裂土封王。以割地封王为目标,将各路诸侯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在这一点上,项羽无疑是成功的。现在秦朝已灭,诸侯云集咸阳,希望项羽兑现裂土封王的许诺。事实上,六国还掌握在旧诸侯的手中,项羽身无尺寸之土。他所能做的,就是借自己灭秦的威望,通过向楚怀王申请,虚尊楚怀王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既给新兴诸侯一个交代,也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实行论功分封。
公元前206年一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借口,将义帝迁到南楚蛮荒地区—郴县。二月,项羽专制主约而宰割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辖梁、楚九郡,建都彭城。
沈诸梁为何会被尊为叶姓人的始祖?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约生于公元前529年。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