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闹元宵”致敬传统文化

admin 317 0

【国学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之“二月二 龙头节”

国学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二月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运移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

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娱乐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元宵节承载了新年新希望,人们庆祝元宵节,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载体,“闹元宵”是向传统文化致敬。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学文化】“闹元宵”致敬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春节。

【国学文化】端午节-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国学文化: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除了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挖掘节日内涵 传承传统文化

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拥有不可替代的情感意义,吃元宵、猜灯谜等各种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记忆。类似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室主任萧放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今天,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与建设。传统节日正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节日就是传承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国学文化】“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根基

国学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