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军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蜀军击退魏军进攻。曹爽不听劝告,大肆进攻,结果失败,为日后的倒台埋下伏笔。下面历史观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辅政的大将军曹爽急于建军功树威于天下,于正始五年贸然率军攻蜀。三月,曹爽西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与征西将军、都雍凉诸军事夏侯玄统兵10余万,自骆谷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时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守汉中,兵不满3万。他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认为援兵太远,放敌入关必为祸,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四月,魏军被阻于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供给困难,牛、马、骡、驴多死,兵疲意懈;而时任蜀汉大司马、益州刺史的蒋琬率领的涪军及时赶至汉中进行增援,大将军费祎随后又自成都督军赶到。魏参军杨伟认为形势不利,劝曹爽急退,太傅司马懿亦急致书夏侯玄,指出有全军覆没之险。五月,费祎知魏军将退,率军绕道占据三岭,断其归路。曹爽遭截击,督军争险苦战,死伤惨重,逃回关中。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244年3月,曹爽西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任命亲族夏侯玄(夏侯渊从子夏侯尚之子,玄母为曹爽的姑姑)为征西将军、都雍凉诸军事,雍州刺史郭淮为夏侯玄军前锋。三月,曹爽自己从长安率数万人出发和夏侯玄的部队会合,从骆谷合兵十余万,自骆谷口攻汉中。时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守汉中,兵不满3万。他否定了部将收兵固守汉城(今勉县东)、乐城(今城固县桔园镇万家营村)待援的建议,认为援兵太远,放敌入关(阳平关)必为祸,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以壮军威。
姜维为什么要北伐?姜维北伐对蜀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北伐中原一直是蜀汉的头等大事,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北伐。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下面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
从汉中到关中的三条通道都是秦岭中的峡谷。东路是最长的,总长超过330km,北端直达长安以南,南段称为“子谷”,北段称为“午谷”。子午谷崎岖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击的地点,设伏方可以轻易全歼谷内敌军,所以这条最长的路线也是最危险的。如果蜀汉发动攻势,经此道路可以轻易威胁长安,这也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所建议走的路。
西路是长235km的褒斜道,在三条峡谷之中路况最好,北段称为“斜谷”,南段称为“褒谷”,其南端在汉中北约25km处,北端在今陕西眉县南15km处。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条峡谷箕谷向西延伸,然后转而向北,最终止于当时蜀汉进攻受到威胁的战略要地陈仓附近。如魏采取攻势主动出击迎敌,良好的路况意味着蜀军能更快地聚集守军并在魏军出谷前阻止其进攻。
中路是210km长的傥骆道,它是最短的一条,以其两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陕西洋县的傥水河,北端在今陕西周至县西面的骆峪。因此,其南段叫“傥谷”,北段叫“骆谷”。此路虽然最短,但路况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条路中,傥骆道没有水源的路段最长,因此,攻蜀军队必为后勤所羁绊。曹爽选择从中路攻蜀,即犯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
魏军出谷前,大量负责运输的牛、马、骡、驴等驮运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征调数万役夫为苦力运输粮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军士气骤降,曹魏不满曹爽主政的情绪迅速蔓延。
曹魏时期为什么会爆发淮南三叛?三次兵变造成什么影响?
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历史观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