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击,汉军并未搜寻到大队匈奴人,仅斩杀数千匈奴人。随后大军退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卫青再度率领大军出定襄,这一次比上一次幸运,遇到大队匈奴人马,斩敌一万多人。汉军两出定襄,共计歼灭匈奴一万九千多人。但是在此次出塞时,卫青为了扩大搜寻范围,命令熟悉匈奴环境的赵信和苏建合兵一处,分兵一路出发搜寻匈奴人。但是因为消息传递的不顺畅,苏建一路被匈奴主力包围,三千汉军全军覆没,仅苏建一人逃回汉军本部。原本就是匈奴降将的赵信叛变投降匈奴。汉军此战整体较为沉闷,唯一的亮点是第一次随军出征的年仅17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他率领八百骑兵,追击匈奴数百里,突袭了一处匈奴的部落,斩敌两千人,更是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若侯产,并俘虏了匈奴单于叔父罗姑及相国、当户等高官。初次出征便立下大功,汉武帝加封其为冠军侯,骠骑将军,食邑两千户。
匈奴北撤,但汉军的战略目标并未完成
漠南之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听取赵信的建议,准确地了解到了汉军骑兵出击的距离,认为漠南草原都在汉军的打击范围内,于是匈奴主动采取躲避汉军攻击的战术,撤出漠南草原,退回到大漠以北,从此漠南无王庭,汉匈双方的进攻都无法再取得效果。从汉军的斩获来看,击右贤王部斩获一万五千人,定襄出击斩获一万九千人,定襄出战的斩获为汉军历次斩获之最,但是此战的结果并无法令汉武帝满意,这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汉武帝对此战的期望较高,预计战前有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将匈奴赶出漠南,二是要找到匈奴主力,力求一战将其彻底打残,从此解除匈奴对汉朝本土的威胁。从某种程度来看,在汉武帝的心目中,第二个目标更重要。因为失去了主战力量,匈奴也就是没了牙齿的老虎了。但是卫青两出定襄,其实并未找到匈奴的单于主力,一万九千的斩获基本都是偏师,而苏建和赵信部的三千人还被匈奴主力给围歼了。所以对此战汉武帝对卫青的表现是有点失望的,因此虽然斩获较之前不少,但是并未对卫青和部将进行加封,李广同志也就又一次错失封侯了。
那么卫青为什么此战打得略显保守呢?很多人认为是卫青的战法还是没有脱离步兵阵地战的打法,无法发挥骑兵高机动性作战的特点。真的是这样吗,卫青此前的龙城之战、河南之战、击右贤王之战,可都是高速机动近千里,发起突袭,一战而破敌。这样还不算发挥骑兵的高机动性作战吗,霍去病的战法也与此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是霍骠骑不需要后勤补给,骑兵作战不需要补给,千古以来也就一个霍骠骑了。第一个原因是,卫青击破右贤王部后,已经极大地震慑了匈奴各部族,匈奴人虽然无法修筑长城,但是他们选择了主动逃避汉军攻击的战略,已经将前沿部落极大地向后压缩,留下了充足的战略缓冲区。汉军出塞后,匈奴人派出轻骑探听消息,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汉军进攻的突然性已经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