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敌不过蒙古大军,为何还要选择主动出击呢?

admin 282 0

端平入洛时,黄河以南,千里无炊烟,南宋大军北上之后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营的话,基本上占领黄河以南也无法屯田自给自足长期驻守,况且黄河以南已经是严重的黄泛区,百姓丧失殆尽。后来的川蜀地区就是这样,蒙古军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来筑城经营生产,导致一波接着一波的被劫掠,损失惨重,基本上就是刚有起色就来抢劫破坏。

余玠之所以能建立起川蜀山城防御体系,除去余玠战略才能之外,也得益于窝阔台汗和贵由汗相继死去的这段蒙古帝国权利斗争的间隙,让余玠有了宝贵的10年来筑城屯粮。所以从双方的战力,以及蒙古军的特性来讲,其实端平入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宋军敌不过蒙古大军,为何还要选择主动出击呢?

入洛的宋军战斗力还是挺强的,诸如徐敏子与刘虎等部都打的很顽强,特别是洛阳突围中,虽然受到了蒙军的围追堵截,然而败退中的宋军依然能以步兵大阵给予蒙军有序的反击,实际战争失败的责任除了赵葵、全子才的指挥失误以外,更多的是环境问题,彼时中原经历蒙军多次摧残,早已残破不堪。显赫一时的开封、关中几成空壳,根本没有物资可供宋朝大军用度,徐州方向则一片泽国,行进困难,后勤运补也跟不上,导致前线宋军基本是饿着肚子和蒙古人拼命,自然不能抵敌,所以综上我认为,宋理宗的出兵在时机上并不成熟。

揭秘历史上的灵宝之战,大唐二十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历史观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灵宝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安史之乱,有一场战役不得不说起,唐军二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追击叛军,被引入峡谷,结果被杀得只剩8千余人,主将哥舒翰并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跪地求降,他的一生英明也毁于一旦,那么灵宝之战,叛军的首领究竟是谁,二十万的军队...

在自身实力足够的前提下,做出北进的战略抉择是没有毛病的。如果宋实力有蒙古一半,则可以考虑全面北伐,推进至旧金燕晋之地。明朝后来的经验证明,还是九边防线比较稳。如果宋军实力稍弱,则可以考虑全线北进,以图接手旧金关河防线,金军已经证明了,关河防线从北边硬打是非常难以突破的,可以为南宋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喘息时机。可是南宋军力实在太弱,中原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端平入洛的实际意义不强,最后能退回来保留军队火种已经不错了。

如果南宋拥有可以占据关河防线的实力,而且拥有重建关河防线并巩固供养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该直接北伐,把战线整体北移。拥有后方供养的新关河防线比残金的关河防线要稳得多,关键是南宋没有这个实力,端平入洛更像是一场军事冒险,象征意义大,实际意义几乎没有,其实如果换几个统治者肯定不会这么做。

标签: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