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之战发生于前298年—前296年,战国时代齐、韩、魏三国联军攻打秦国的一场战争。
伊阙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战国格局的影响有哪些呢?
伊阙之战是前293年秦国将领白起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击败魏、韩、东周三国联军,擒杀联军主将公孙喜的战役,此战秦国共斩首敌军24万。背景前295年,赵武灵王死后,秦国主动调整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同年,秦昭襄王免去赵武灵王所信任的楼缓的相位,改用魏冉为国相,又主动与楚国修好,援助楚国粮食五万石。...
前299年,秦国和赵国联盟,与齐国断交,在秦国为相的齐国公子孟尝君逃回齐国。前298年,在孟尝君倡导下,齐国联合韩国、魏国合纵攻秦。至函谷关,秦军退入关内据守。前297年,三国继续攻击,前296年,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占领盐氏城。秦国向联军求和,分别将封陵、武遂还给魏、韩。当时,赵国、宋国和秦国结盟,没有参与攻秦,但是赵国忙于兼并中山国,也没有出兵助秦。燕国与齐国有亡国之仇,在三国攻秦后,三国联军又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大败燕国。楚国虽然国王楚怀王被秦国欺骗扣留在秦国,但是前301年,齐、韩、魏三国联军垂沙之战大败楚军,楚国也没有参与合纵。
齐国虽然得胜,但没有获得很大的收益。韩国、魏国得罪秦国,在前294年,遭到秦国白起在伊阙之战的毁灭性打击。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