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这是一次美日之间实力悬殊的较量。美军的势在必得,日军的冥顽固守、疯狂反扑,让它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的名字叫“硫磺岛战役”。
01、硫磺岛,美军势在必得,日军顽固死守
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80千米的西太平洋日本火山群岛,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在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全岛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最宽4千米,现在是日本领土,行政区划隶属于东京都。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硫磺而得名。根据1943年日本的人口普查结果,当时硫磺岛的平民共有192户1018人(其中男533人、女485人)。
1944年以前,日军只是将硫磺岛作为普通的军事据点,并没有特别重视。但是,1944年2月,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岛,硫磺岛的地理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硫磺岛失守,美军的轰炸机就可以从这个岛上起飞,直接空袭日本本土。所以,硫磺岛成了防止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于是,日本不断加强岛上的军事力量。硫磺岛的军队逐渐增加到5000人,火炮13门,轻重机枪200挺,战斗机80架。

美军如果占领了硫磺岛,就可以将它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中转站,从而直接轰炸日本本土。这对日军无疑是非常奏效的打击。所以,对于硫磺岛,美军势在必得。1944年8月,美军就对硫磺岛的机场等建筑进行了空袭。1944年10月,美军制定了攻打硫磺岛的作战方案。但是因为吕宋岛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荼,美军抽不出足够力量,对硫磺岛的进攻一拖再拖。最后,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将对硫磺岛作战的时间定在1945年2月中旬。
02、美日双方的作战战术
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硫磺岛上的陆军增加到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加一起大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栗林忠道中将统一指挥。
栗林忠道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是一名出色的职业军人,他分析总结了以往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一改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以防御为主,消耗美军战斗力。为此,他为士兵制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敌伏击等战术。他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

栗林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挖有交通壕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复杂且坚固的防御体系。栗林的这些经营,给美军的进攻造成了巨大困难。
美军的进攻战术简单粗暴,先是空袭,摧毁岛上一切能够看见的建筑物。随后炮击,利用各类战舰往岛上倾泻炮弹。之后便是士兵登岛作战。后方还配备医疗战车,及时救治伤员,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