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实行均田制,按“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予。意思是一个三口之家至少可以拥有一亩(约六百多平方公尺)土地,当然这是指普通老百姓。贵族呢?另有规定:“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一个小老百姓来说,国家对你拥有的土地严格限制,但那些住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中的贵族们,他们不在这些规定的范围里。
当年白居易的宅院“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一亩如果以六六七平方公尺计算,白居易的住房占地总面积为一万多平方公尺,这让今天的我们情何以堪!
不过这都不算厉害。
那位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家,“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亲仁坊就是前面介绍过一百零八个坊中的一个,规模只是中等水准,有历史学家专门考证过,坊的东西长一〇二〇~一一二五公尺,南北宽五〇〇~五九〇公尺,取平均数计算,亲仁坊面积至少约六十万平方公尺。郭子仪的家占了这个坊的四分之一,将近十五万平方公尺。但史书上说,郭子仪的众多宅院中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佣人们每天在这条巷子来来往往,彼此见面都不知道对方住在什么地方。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郭子仪家的住房面积到底有多大,你清楚了吧?!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