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实施的一系列打压、排斥佛教的政策。后周世宗柴荣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
概述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灭佛”事件,即“三武一宗灭佛”,三武者,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者,即后周世宗柴荣。自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起,后周世宗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排斥佛教的政策。这是五代唯一对佛法的排斥。
背景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当时,连年征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国民经济萧条,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这导致的一个突出后果便是,社会动荡导致许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致使佛教迅速发展。一方面,连年征伐导致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不事稼穑的佛门子弟越来越多,这已经大大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和兵役徭役征发,国家政权与宗教势力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
过程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周世宗柴荣昭告天下,“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拉开了灭佛运动的序幕。对于灭佛运动的过程,《新五代史》一笔带过,“甲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 [1] 但是《旧五代史》则记述颇丰,将柴荣的诏令大段录用。柴荣灭佛的原因,规定的办法甚至处罚的尺度,都一一记录在案。
结果
后周显德二年,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
标签: 历史事件 历史战役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时间表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