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有一个缺员,就从上百人里挑选一个补上。虎豹骑刚形成战斗力时遇上了南皮之战,这一仗曹军由于不适应突变的气候,打得很艰难,曹操一度想撤退,虎豹骑的指挥官曹纯不干,主动请缨,后来虎豹骑在南皮城外遇到溃逃的袁谭,一个冲锋就将袁谭斩于马下。在北征乌桓之战中,曹军以少胜多,在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以数千人打败乌黑精锐骑兵数万,其主力就是虎豹骑,他们临阵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声名更加远扬。在后来的潼关大战中,虎豹骑担任主力,大破马超率领的凉州军。
“白耳兵”是刘备入蜀以后训练出来的近卫部队,它的指挥官是名将陈到,随同刘备经历多次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夷陵之战中蜀军全军败退,“白耳兵”在陈到率领下与将军傅彤负责断后,傅彤战死,陈到手下的“白耳兵”只剩下数百人,就这点兵力居然挡住了孙吴大军的进攻,刘备得以安全退到白帝城。陈到在后世的名气不如赵云大,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在一些传说和演义中把他的事迹加在了赵云身上的缘故。
细数古代名人的子女教育,曾国藩是真是充满智慧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征服南中后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选拔组建的一支劲旅,西南一些民族当时被称为蛮夷,他们民风剽悍,战士个个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诸葛亮意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惜成本移青羌万余家于蜀,所招募的兵力分为五部,作战中“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也就是“无当飞军”名号的来历。
诸葛亮此举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来为蜀汉增添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二来稳定了后方,因为当时南中一带人口本来就稀少,徉柯郡仅有两万户,建宁郡只有一万户,朱提郡才八千户,兴古郡多一些也只有四万户,一次把能征惯战的一万户人移民,这里的地方实力派们基本上没有力量再挑战蜀汉政权了。“无当飞军”披铁甲,擅长山地作战,善使弓弩和毒箭,其主要指挥官是王平,最早他是曹操的部将,在汉中之战中投降了刘备,“无当飞军”在王平指挥下多次参加诸葛亮的北伐,屡立战功,在蜀汉失败后这支部队才消失。
“陷阵营”的名字是由《汉末英雄记》叫开的,在《三国志》、《汉末英雄记》等史书中,高顺共有三次重要出场:第一次即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在下邳的那次郝萌兵变,由于高顺处置及时得当,叛变被平息;第二次是建安二年(197年)吕布要征琅邪国相萧建,高顺提出反对意见,他对吕布说:“将军亲自杀了董卓,声名远播,只要坐在那里动动眼神,远近自然畏服,不应该轻易出兵,如果万一打不赢,名声的损失将不小。”但吕布没听,结果吕布的用兵行动引起了与琅邪国相邻的泰山郡实力派臧霸等人的疑虑,臧霸登城拒守,吕布无功而返;第三次出场是建安三年(198年)征讨刘备,高顺打败刘备,又打败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