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为何一个在东吴一个在蜀汉?

admin 278 0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真的想说服诸葛瑾来为刘备效力。但他采用这种“对等立场反制策略”,就可以不着痕迹地将诸葛瑾的说服柔性地回弹,?不留任何伤害。

这一策略在具体使用上还有一个“先发制人”的优势。对等的双方,谁先使用,谁就更占主动。剩下的另一方,往往会因为一方已经率先使用而不能再行利用。即使是要强行使用,也有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尴尬。

想好了这几点,诸葛亮心中有数了。而诸葛瑾仍浑然未知,继续利用“标签人物”来说事。

诸葛瑾说:“伯夷、叔齐这哥俩,活在一起,死在一起。我和你也是一母同胞,却各事其主,早晚不能相见。想想伯夷、叔齐,真是万分羞愧啊!”

诸葛亮立即接过话茬说:“兄长啊,你不用难过,我有一个好办法?能够让咱们俩朝夕相守!”

诸葛瑾以为兄弟被自己打动了,甚至都不用自己直接提出明确的请求了,连忙说:“快说来听听。”

诸葛亮说:“我和兄长都是汉室之臣。现在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如果兄长能够放弃东吴,和我一起侍奉刘皇叔。这就是全忠了。而咱们父母坟茔都在北方,如果兄长和我一起回归江北,那么早晚祭祀拜扫,也就很方便了。这就是全孝了。全忠全孝,兄弟俩还能朝夕共处,您意下如何呢?”

诸葛瑾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充满了遗憾,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本来是来劝诸葛亮归附东吴的,现在却?诸葛亮抢了主动权,反将一军。

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为何一个在东吴一个在蜀汉?

对等立场就是这样。如果诸葛瑾率先提出来,诸葛亮就很难加以拒绝。同样,当诸葛亮率先提出来,诸葛瑾也是很难加以拒绝。

既然如此,诸葛瑾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默然无语。而且从表面来看,理亏的还是诸葛瑾,因为他没法为了兄弟之情放弃君臣之义。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各安现状。对诸葛亮来说,他所面临的两难境地被完全打破,他所期望的两全目的完全达到。

当你和说服对象处于“对等立场”时,要牢牢记住:对方可以用来说服你的任何理由、手段,都可以被你用于反制。而在使用的时候?要把握的要点是:瞅准时机,及早使用。

魏延是怎么死的?是马岱依照诸葛亮的锦囊斩杀的吗?

标签: 历史人物 名人故事 风云人物 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