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很多将领都是很有才干的,但是却被《三国演义》给坑了一把,在书中被描写成了一个平庸之辈,廖化就是这样一位将军。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中国俗语。意思是说,某个团体缺乏能干的人,只好让能力并不出色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这句话中有个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于讽刺别人能干一般,像廖化一样。
这里可没夸廖化,他被形容成一个武艺稀松,赶鸭子上架蜀国将军。而实际上,廖化是这个样子的吗?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廖化不仅不窝囊,而且还是蜀汉后期一个极其重要的将领。
在刘备取得荆州后,廖化成为关羽的主薄。当时关羽的先锋是傅士仁和糜芳,但两人因为喝酒失职,被关羽免去了职务,转而任命廖化为先锋。一个由文官主薄担任武官先锋,这转变该是有多大?而当时,关平、周仓等人都在,关羽却偏偏任命一个文官来担任先锋,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廖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文采出众。后来荆州被吕蒙袭击,关羽走麦城被围困。关羽问:谁敢突围去上庸求援?当时只有廖化愿意前往。而事实证明,廖化并不是吹的,他率兵杀出了重围,可见他的武艺并非一般人可比。根据记载,廖化在公元238年的时候,击杀魏国大将王赟和游奕。
廖化并非泛泛之辈,而是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的人才。只怪东汉、三国时期像关羽、张飞这样的高手太多,而把廖化这样的能者给湮没了。
被冤枉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告诉我们,朋友靠谱很重要。
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大部分军权就落到了姜维手里。当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的时候,当时蜀汉已经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了,姜维只能派已经年老的廖化去当作先锋。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说法。这句话的原意是,蜀汉到了后期,已经没有年轻的将领可以担任先锋这个职位了,只能让廖化这样的老将去作先锋,讽刺蜀汉到了后期没有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
廖化最出彩的一战是,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的时候,和司马懿相持不下。诸葛亮想要引出司马懿,就设计让木牛流马疏于防范。而司马懿果然中计,前来劫粮,被早就埋伏在那里的张翼和廖化杀败。司马懿落荒而逃,廖化孤身追击,眼看就要追杀司马懿了,他一刀砍去,却砍在了树上,让司马懿趁机逃脱,但他也因此缴获了司马懿戴的金盔。回到军营,被诸葛亮录为头功。
不过,廖化能力出众,但并非是忠诚可靠之人。且看以下解释。
公元263年,蜀国到了穷途末路。魏国大将邓艾和钟会分成两路伐蜀。廖化被派往前线去支援姜维,但是走到一半的时候,听说魏国大将诸葛绪要进攻建威,就在半路停了下来,静观其变。需要注意的是,兵贵神速,需要支援的时候,廖化居然不走了。他这是要干嘛?是否是看蜀国会不会灭亡,自己早做打算?一个称职的将军决不能临阵退缩。
九月,姜维兵败后退到阴平,和廖化会师。十一月,绵竹之战,诸葛瞻战死,魏军直逼成都。廖化和姜维打算绕道到成都去查探虚实,结果半道传来后主刘禅投降的消息,于是廖化只能随着姜维去向钟会投降。公元264年,廖化和宗预一起被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
作为一个武将,夏侯杰真的能被张飞怒吼三声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