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的生育习俗

admin 415 0

丹巴嘉绒藏族的女性成年礼

丹巴嘉绒藏族的女性成年礼在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和梭坡乡及岳扎乡纳顶境内,至今流传着被称为“几萨”(汉语意为“穿成年新装”)的女性成年礼仪。这一仪式是充分体现嘉绒藏族关注后辈、尊重女性的一

宁夏回族的生育习俗

老兰州人娶亲大多在晚上

老兰州人娶亲大多在晚上愿意结亲就饮提亲酒 旧时婚嫁,重视门当户对,还讲究属相。男方在了解了女方的品貌及家庭经济状况后,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俗称“问名”,如双方生辰八字吻合,愿意结亲,就

回族称已婚女子怀孕为“有喜”,平时称孕妇为“带身子”、“重身板”。在怀孕期间有一些避讳,如不参加婚礼,不送亲,不见新娘子等。孩子出生后占用的房间称“月房”,将方型红纸以尖角向上贴在屋门外,表示此屋为“月房”,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外人特别是男人不得进入,直至一个月满为止。

婴儿诞生后穿“毛衫”,其衣领只是在脖后留有一块布,称之为“挡”。毛衫不用扣,而用寸带相系。用谷糠装做成厚褥,放在棉褥底下,小枕头用荞麦皮或粮谷做成。这些都以蓝布为面,也以蓝布做成宽腰带,连同上肢一起拦腰系在一起。下肢也以同样方式将两只小腿系于膝部,目的是使婴儿在发育中头体正直不歪。婴儿出生当天,孩子爸爸拿着茶叶、点心去孩子姥姥家报喜信,即向老人道喜见了第三辈人,也再表示感谢老人养育之恩。
 出生第三天,用铜盆,放温水,水中放铜钱,表示人财两旺,请老人为出生孩子洗澡,称为“洗三”,亲朋好友、邻里故旧,赠送手腕、脚脖上戴的银镯子或脖子挂的银制“麒麟送子”的银锁,多数人是送长面(现以挂面代替)表示祝其长命百岁、平平安安。七天后剃除胎发、胎毛,并以红纸包在一起,放在小孩枕头下面,不准随意扔掉,直待满月后新发长出后才可扔掉。再请阿訇给小孩起个经名,大都取自伊斯兰教圣人的名字,诸如男孩的叫:“依布拉欣埋”、“穆沙”、“尤努”、“尤斯福”等。女孩叫“法图麦”、“色麦”、“阿舍”、“麦燕”等,以求吉利。
再由孩子直系长辈或求请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按其家谱辈序排字为子起名。并适时为孩子做个“兜兜”系在肚上,为的是“护住心口窝”以防受风、感染之害。此物也以蓝布做成,皆为取借其音达“拦住”之心愿。满月时庆贺一番,接请亲朋邻里以蒸发面肉包子款待客人,祝福孩子平平安安发育成长。
现时,新一代青年生孩子都是去医院生。除保留了起学名、办满月等习俗外,其它多已不再沿袭,而起经名者,也多是在虔诚的宗教信徒的老年人中还坚持着。

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

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