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婚俗

admin 229 0

中国的优良传统:祝寿

中国的优良传统:祝寿导语:祝寿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动作行为,一般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之举,在古代指在老人过生日时为他祝贺,现代已发展成庆祝生日的代名词。据考古发现,早在夏代之前人们就开

导语: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如今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凡。

四川凉山彝族婚俗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导语:“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彝族婚俗

在民主改革之前,凉山彝族内实行着严格的婚姻制度。不能与异族通婚;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同一家支内部不能通婚;姨表兄弟姐妹间不能结婚,而姑舅表兄弟姐妹间却优先婚配权利。如有违背,轻则遭人终身唾骂,无脸见人,重则被处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限制已有所放松,但大多数仍被沿袭下来。彝族男女一般较早便订下了婚事,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然也要双方互相喜欢。如今,大多数人都是自由恋爱了,但是必须经得父母同意方能结婚。

若双方有意,而且门当户对,符合条件,一方父亲便会委托媒人前去说合。双方家长达成一致之后,便杀一小猪,取其胆和脾脏占卜吉凶。若猪胆大且黄,脾脏直而且肥,则认为吉详,两人相配,可以缔结婚约;反之则不成。有些人家还要看双方生肖是否相合。婚事定下之后,由任一家请毕摩合算生克,如无生克,即派媒人往返于两家,商议聘金。议妥后,男方选一吉日,由九个人(“九”与彝语的“牢固”同音,表示希望婚姻天长地久)前往下聘,喝订亲酒。

在男方客人到来之前,女方的姑娘们早已作好了准备。她们把大小容器都盛满清水,并隐藏于客人必经路上。等客人一到,大家立即一拥而上,朝客人们泼水,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准新郎是重点被泼对象,往往被泼得连内衣裤都湿了。却还不能有异议,一直陪着笑脸。有的客人比较狡猾,他们反客为主,把水倒掉,或者干脆反泼在姑娘们身上。此时,客人们狼狈逃窜,姑娘们紧追不舍,尖叫和欢呼声四起,好不热闹。姑娘们在泼水的同时,还会用涂满锅烟灰的手,冷不防给客人抹个大花脸,弄得客人哭笑不得,样子滑稽之极,引得姑娘们笑弯了腰。等大家都玩累了,也笑够了,便围坐在火塘四周,开始饮酒聊天。主要由媒人发言,描述准新娘如何贤良淑德,勤劳善良;准新郎又如何一表人才,聪明能干,能担负起作丈夫的责任等等。等大家寒暄一阵之后,由男方一晚辈将聘金献给女方父母,聘金尾数必须为九(意义同上)。女方用一高脚木盘接钱,并回赠一定数量钱财,让客人平分。订亲时,双方均需要各宰杀三只以上牲畜,而且女方要比男方多一头牲畜,否则失风俗 礼。牲畜的头、蹄和皮都送给媒人,以示感谢。喝完订亲酒,即表示正式订婚。有句彝谚说:事事可作戏,只有婚事不能作戏。一旦订婚,双方均不能无故反悔。否则将引起纠纷,毁约方必须加倍赔偿对方,方能了结。有时事情无法解决,导致两家反目。在解放前,两个家庭还可能因此而发生械斗,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一般不轻易毁婚。

彝族的婚前礼仪程序颇多,很繁杂,体现了人民对婚姻的重视。但它又不失趣味性,气氛活跃,热闹订婚仪式拉开了婚姻的序幕,接下来的便是夫家慎重的选一吉日,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

海南黎族的寿诞习俗

海南黎族的寿诞习俗导语:黎族源于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秦始皇征服岭南各部族后,岭南的骆越人与驻守岭南的中原人开启了融合之路。秦末汉初,秦将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对临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