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是白费口舌,或讥笑有些人说话不看对象。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还有一些文臣士人借用古琴达到劝讽的目的。《东周列国志》载,齐威王吃喝玩乐,不理朝政,邹忌持琴叩见。见到齐威王后,邹忌调好弦就把两手放在琴上,老半天也不弹。齐威王很纳闷,这时邹忌就说:“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使归于正。”然后便大谈当初伏羲作琴如何则天法地,如何暗合君臣之道。齐威王听得很不耐烦,邹忌顺竿而上,说道:“大王看臣抱着琴说了半天不弹一曲,就有些不耐烦了,可大王您抱着齐国这把大琴整整九年不弹一回,就不怕百姓们不耐烦吗?”齐威王猛然醒悟,当即拜邹忌为相,齐国逐步走向大治。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昔者瓠巴鼓琴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意思是水底的鱼听到琴师瓠巴鼓琴都露出头来,吃草的马听到伯牙鼓琴,都把头抬了起来。只要有声音,无论怎样微小,没有不被人听见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荀子借此来说明只要学习,总会做出成绩,只要积善,总会被人所知。 汉赋大家枚乘在《七发》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问候,用七事来启发太子,第一事就是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让琴挚砍下桐木制成琴,用野蚕茧的丝做琴弦,让师堂演奏尧时的名曲《畅》,俞伯牙唱歌。尽管太子没能接受音乐对他的启发,但也可看出时人对音乐教化的重视。 (责任编辑:北辰星) |
【传统文化】_最古老的绘画――帛画
国学文化: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来定名为《人物龙凤图》帛画。这就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 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 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来定名为《人物龙凤图》帛画。这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