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左手传统,右手创新
国学文化:一直以来,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事实证明,中国民族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对外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 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和推广中华文
文明传承的认知度和前瞻性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验证的。但由于个别艺术现象受文化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影响,一些艺术品少了创造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意境”、“神韵”和“诗情画意”在悄悄地被一些肤浅的外在形式所替代。 多视角展现琵琶艺术魅力,激起观众对琵琶的兴趣,与音乐爱好者进行深度交流,在畅谈艺术审美和个人成长之路的同时,宣扬一种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将爱好者关注的问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以活泼的舞台形式呈现,帮助他们进入“音乐世界”,是我从事这一活动的初衷和追求…… 大众的参与热情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建设重要的人力保障,培养观众就是为民族艺术培育土壤。坚持将《琵琶名曲赏析》打造成一个音乐普及教育的品牌是我多年的愿望,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已积累一些经验。无论是在音乐厅还是在校园,良好的反响让我充满了期待,也很有自信。相信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走近艺术、喜欢民乐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成为一种自觉并落实于行动。 可以这样认为:文明传承的认知度和前瞻性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验证的。从目前现有的艺术教育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可以看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和冲击下,由于个别艺术现象受文化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影响,包括浮躁的心态和侥幸的心理,导致某些艺术创作与审美走向“误区”,一些艺术品少了创造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意境”、“神韵”和“诗情画意”在悄悄地被一些肤浅的外在形式所替代。 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强美育引导,是保持中国文化神韵,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精神因素。建立科学规范的艺术教育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学科建设,是目前中国美育及其艺术教育需要深度思考、拓展研究和理性规划的前提。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音乐艺术也是如此。她不需要语言,也没有国界之分。我们有理由地告诉世界,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不仅仅只属于中国,应该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与世界共享! 作者:吴玉霞 |
【国学文化】老年人的养生智慧:生活小事八注意
国学文化: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之所以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大多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关。可这些生活小事往往不被老年人或他们的儿女所重视。为防止发生意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该特别留心下列生活细节: 老年人的养生智慧注意之一:洗澡 老年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