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兔年说“兔”
国学文化: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辛卯兔年即将来到。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 兔机敏驯良,乖巧可爱,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老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之物。我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与嫦
“二月二,龙抬头”,3月6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这一天,江西各地洒落绵绵春雨,气象预报称,降雨时或伴有雷电,春雷声声惊醒蛰虫,仿似预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民俗专家称,今年农历“二月二”,巧逢“惊蛰”节气,属19年一遇,下次“二月二”与“惊蛰”“相逢”时间在2030年3月5日。 3月6日,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梅联华表示,根据计算,今年的农历“二月二”巧逢惊蛰节气,上一次惊蛰巧逢“二月二”出现在1992年3月5日,今年出现在3月6日,下一次出现就是在2030年3月5日。
梅联华说,在民间农历二月初二,象征着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的好收成。民间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之说,还把二月初二定为“春龙节”。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按照《中国天文年历》,当天早晨6时30分起,我们便步入“惊蛰”节气。顾名思义,此节气意即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民间谚语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它们遇到一起并不奇怪,但很有意思,每隔19年才会遇到一次”,梅联华解释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历和公历历法计算不同。“二月二”是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
【国学文化】如何做到谈吐文雅,言之有“礼”
国学文化: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言之有礼,谈吐文
标签: 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料 传统文化故事